首页>>>
[ 佚名 网络 2017年3月21日]

     酒文学

  一、中国酒文学兴盛的原因

  “李白斗酒诗百篇”,“酒隐凌晨醉,诗狂彻旦歌”;很能说哪能一种物质文化、一种物质生活,同文化活动有如酒和文学这样新近紧密的关系了。在中国历史上,这种关系可以说是    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史上的一种特有现象,一种特定的历史现象,一座不可企及的历史文化高峰。这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即是属于中国历史上的,也是属于历史上的中国的。它是文化人充分活跃于政治舞台与文酒社会,和文化被文化人所垄断的历史结果;是历史文化在封建制度所留有的自由空间里充分发展的结果。

  在蒸馏酒开始普及的明代以前,人们饮用的基本是米酒和黄酒。即使是明代以后,乃至整个明清时代,白酒的饮用基本是以下扩展。黄酒和果酒(包括葡萄酒)照中国的历史传统酿制法,酒精含都比较低。现在行销的黄酒和葡萄酒的酒精度一般在12~16度之间(加蒸馏酒者不计在内)。而历史上的这两种酒,尤其是随用随酿的“事酒”或者平时饮用的普通酒,酒度可能更低,甚至低得多。这种酒低酌慢饮,酒精刺激神经中枢,使兴奋中心缓缦形成,在一种“渐乎其气,甘乎其味,颐乎其韵,陶乎其性,通乎其神,兴播乎其情,然后比兴于物、直抒胸臆,如马走平川、水泻断崖,行云飞雨、无遮无碍!酒对人的这种生理和心理作用,这种慢慢吟来的节奏和韵致,这种饮法和诗文创作过程灵感兴发内在规律的巧妙一致与吻合,使文人更爱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不尽的趣闻佳话,也易使人从表面上觉得,似乎兴从酒出,文自酒来。于是,有会朋延客、庆功歌德的喜庆酒,有节令佳期的欢乐酒,有祭祀奠仪的“事酒”,有哀痛忧悲的伤心酒,有郁闷愁结的浇愁酒,有闲情逸致的消磨酒……“心有所思,口有所言”,酒话、酒诗、酒词、酒歌、酒赋、酒文——酒文学便油然而发,蔚为大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迹!


  二、繁荣的酒文学

  一部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从《诗经》的“宾之初筵”(《小雅》)、“瓠叶”(《小雅》)、“荡”(《大雅》)有“(左马右必)”(《鲁颂》)之章,到《楚辞》的“奠桂酒兮椒浆”(《东皇太一》)、《短歌行》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文选》、《全唐诗》到《酒词》、《酒颂》;数不尽的斐然大赋、五字七言,多叙酒之事、歌酒之章!屈子、荆卿、高阳酒徒、蜀都长卿,孔北海、曹子建、阮嗣宗、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贺、王昌龄、子瞻(苏轼)、鲁直(黄庭坚)、务观(陆游)、同叔(晏殊)、耆卿(柳永字)、尧章(姜虁),文翰林(征明),袁中郎(宏道),归愚(沈德潜)、板桥(郑燮)、随园(袁枚),渔阳(王士祯)、北江(洪亮吉)、龚定庵……万千才子,无数酒郎!

  谷,年复一年地收;酒,年复一年地流。数千年来,在偌大的国土上,几乎可以说,无处不酿酒,无人不饮酒。酿了数千年的酒,饮了数千年的酒,但真正优游于酒中的,只能是那些达官贵人,文人士子;一部酒文化,某种意义上就中上层社会的文化,酒文学也是他们的文学。无数的祭享祀颂、公宴祖饯、欢会酬酢,便有无数的吟联唱和、歌咏抒情。酒必有诗,诗必有酒,中国的诗是酒的诗,中国的文学是酒的文学。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反过来,酒业的兴衰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状况,也是了解历史上天灾人祸的线索之一。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酒与社会经济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汉武帝时期实行国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酒税收入在历史上还与军费,战争有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有的朝代,酒税(或酒的专卖收入)还与徭役及其它税赋形式有关。酒的厚利往往又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酒的赐晡令的发布,往往又与朝代变化,帝王更替,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动有关。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几千年来,酒的作用关不限于此三条,起码还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酒也使人沉湎,坠落,伤身败体。历史上还有不少国君因沉湎于酒,引来亡国之祸。总之,酒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研究社会的文明史,不可不研究酒文化史。中国酒文化中的丰富内涵,会给人们带来乐趣和启示俗话说的好“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对联云:“美酒千杯辞旧岁,梅花万朵报新春”

  戏词曰:“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

  诗词曰:“一新词酒一杯.”

  可见生活中人们情感的勃发与寄托常常离不开酒,酒能让人豪情万丈,酒还能让人心灵喷发。纵观中国文坛,与美酒结下不解之缘的文人不计其数,尤其是那些才思敏捷的诗人,他们诗兴的涌动,情感的的抒发无不与美酒相伴。曹操“对酒当歌,发出了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作者深感人生短暂,不能虚度年华,应当慷慨立志,以成就大业。无奈大志未酬,遂成殷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见作者是借酒与诗消愁。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世冷酷,只有自然亲近,仅映出作者高雅的情趣,横溢的才华。酒与诗人的忧乐相伴,诗人的悲哀与酒相依。丛观古代诗坛,诗人们高兴时,美酒是他们快乐的兴奋剂;诗人们痛苦时,美酒是他们悲伤的忘忧水。

  有人说中国的诗酒文化蔚为大观。这其中,有对百姓佳人盛世的感动:“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有对友人的惜别深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还有旅途懂得逸情:“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更有沙场征战的悲壮豪情:“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人几合”

  凡此种种,诗因酒香而醉人,酒得诗气而雅致。谈到酒,就不能不说到醉。在诗人看来,醉是心灵的宣泄,是良知难泯的痛苦,是无助无奈地痛苦,开怀畅饮是永远不醉的。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就是对诗人这种心态的绝佳描述。另一俗语云:“酒壮英雄胆”。诗人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楷模。三国时弥衡大醉击鼓骂曹,痴持忠义;诗仙李白朝堂戏贵妃,辱宠宦,扬眉吐气于大唐玄宗李隆基。这不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吗?所以说,诗人与酒本就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悲喜剧话题,酒、醉的是诗人,却永远醉不了诗人的心,就像喜闻河山收复的杜甫还晓得“白日放歌须纵酒”,社稷苍生情永远是诗人郁结在酒中的牵挂和关注。此情结可至死不渝,渝老弥坚。要不,歌“大江东去”的东坡居士为什么还发出“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的感叹呢?而宋朝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依然没忘记“梦回吹角连营”。

  在这一话题中,历代王朝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诗人好像都与酒沾上了关系。酒,仿佛成了诗人的一种品味标志。当然,滥饮和借酒纵情声色的也有,但毕竟在少数,而且酒给诗人的仍然多是热血沸腾,义愤填膺,亦或是潇洒飘逸谈迫。因此,不管怎么说,诗人与酒的忧伤都可谓由来已久,密不可分。

  清愁,满眼共谁论?一樽还酹江月,伴酒入诗,是诗人常咏的题材。有时是花前对月,有时是对酒当歌,有时是东篱把酒,有时是曲岸持殇,饮不完的愁绪,话不完的愁肠,一入酒几分醉态,几分无奈。一杯一弥影,一饮一思量。点点相思化作滴滴清泪,泪在眼波横,愁在眉间聚,把酒问愁几许?一寸相思千万绪。

  良辰美景却无人携手,一杯酒时:“酒未到,先成泪”一杯酒后,更是人自伤心水自流。“欲解惆怅还是酒,奈酒至愁又还”。酒后有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有晏殊“酒醒人散得愁朵多”的惆怅索寞,也有欧阳修在“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那更是一种在历尽沧桑后的反悟思索。

  饮酒,有羁旅乡愁,有为有人惜别,有为感世伤怀,有为忧国伤时。

  饮酒,有人浅尝辄醉::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有人 “醉醺醺,尚寻芳酒”,醉酒大失华贵高雅。

  饮酒,有人要饮到不醉不归,痛苦淋漓:“劝君今夜需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钟鼓馔玉不为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诗,是人类劳动产生的高雅的文学奇葩;酒,诗人类物质产生的精华琼浆;诗人是以诗赞酒,以酒著诗的载体。从古至今,诗与酒就交织在一起,而诗人与酒也结下不解之缘,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诗酒文化”。纵观诗酒文化发展史,诗的形成到酒的出现,两者即结合在一起,酒醉诗情,诗美酒醉,诗借酒神采飞扬,酒借诗醇香飘逸。诗与酒,相映生辉,形成绚烂的文明景观。尤其是唐宋诗人们借助酒兴而抒发的感情和书写的生活而成的诗,更是脍炙人口,传为佳话。概括起来有一下几种:酒写民俗风情、、酒写欢乐闲适、以酒塑造人物、以酒遥寄乡思、以酒寄寓深情、以酒尽显豪情、借酒写景、以酒写愁。

  谈到酒文化,不得不谈一点唐宋的酒文化,而唐宋的酒文化又体现在一些唐诗、宋词与诗人上。

上一页:醉圣李白,酒仙李白嗜酒,李白

下一页:酒令也称行令饮酒,几乎都是在

超级搞笑脑筋急转弯 网站地图

最新脑筋急转弯   最新谜语

爆笑笑话  最新笑话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