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故事
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1923)
列宁于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父亲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活动家,哥哥亚历山大因参加谋刺沙皇而被处死。在家庭的影响下,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然而,不久他就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遭到逮捕和流放。第二年,回到喀山后,他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着作。1892年,他又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着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这时的列宁已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了。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3年中,他开始使用“列宁”这个化名,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并与另一位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结了婚。
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火星报》。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着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阐明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听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后,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
列宁在晚年患了脑溢血症,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论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列宁的全部着述达55卷,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1923年,列宁病情开始恶化,第二年不幸与 世长辞,终年54岁。
列宁小时候的故事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中,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挖到了一个屎克螂的窝,里面有很多圆圆的粪球。有个同学问:“屎克螂为什么要把粪球滚到窝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来,他把列宁给问住了,他答应第三天把答案告诉大家。他回家后,先是向哥请教,又找来好多书籍查找。
第二天,他带来了答案:原来是屎克螂把狼卵产在屎球上,幼虫孵出来后,即把屎球当食物。同学们都满意地笑了。
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
有一次母亲带着列宁到姑妈家中做客。小列宁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于是,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小列宁因为害怕受姑妈批评,便跟着其他孩子一起说:“不是我!“然而,母亲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能主动承认。有一天,小列宁突然在妈妈讲故事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告诉他只要向姑妈写信承认错误,姑妈就会原谅他。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向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从此以后,列宁没有再说谎,长大以后,他也通过诚信这可贵的品质获得了人民的支持。
列宁的故事4则
列宁的故事:戒烟
列宁是从17岁时学会吸烟的。他的母亲玛丽娜十分担心他的健康,因为列宁在童年和少年时期身体并不十分结实,就劝他戒烟。母亲对列宁列举了吸烟对身体有害的种种理由,然后向他指出,在他自己没有挣钱之前,不必要的开支,即使是几个戈比的支出,也是不应当花费的。
当时,列宁是个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开除的大学生,毫无经济收入,全家都靠抚恤金生活。思想早熟而又敬重母亲的列宁听从了母亲的劝告,毅然戒了烟,并且终生不吸。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办公室墙上贴上“禁止吸烟”的纸条。在有人不遵守规定依然吞云吐雾时,他生气地当众撕下纸条,并且说“免得糟踏规定”,列宁在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时,一位年轻的红军指挥员出于敬慕请列宁抽烟,列宁谢绝了,并且幽默地笑着说:“同志,你在战场上和敌人勇敢作战,你为什么不能跟吸烟作斗争?”
列宁的故事:纽扣
有一次,列宁发现人民委员会一个工作人员的上衣口袋上掉了一颗钮扣。列宁看到了,没有出声,走了过去。碰巧第二天列宁又遇见了这位同志。一看,他上衣口袋上还是没有钮扣。到第三天也还是没有。只是到了第四天列宁才看到钮扣缝上了。
“总算缝上了。”列宁很高兴。甚至连情绪都不知道为什么提高了。
那时是国内粮食特别困难的时候,城市和工人区都缺少粮食。农村有粮食,但是农村里的有钱人--富农把粮食藏起来了。
为了保证城市的粮食供应,往国内各地派出了粮食征集队。那位人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就是列宁想说他掉了钮扣的那一位,也被推举担任一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列宁犹豫不决。
人们对列宁说:“他是个能干的人。”“是个有功之人。”“是个勤勉可靠的人。”
列宁想要提钮扣的事,但没有出声。那位工作人员带了粮食征集队出发了。
过了一段时间,列宁接到报告。报告如此这般地说,那位工作人员不胜任工作,他不能保证弄到粮食。不但如此,富农还把粮食征集队收集的粮食给烧了。
“可是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人们向列宁报告说,“他没有预先提防,漫不经心,没有及时把粮食可靠地保护起来。”
也有一些人庇护这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列宁同志,这是偶然事故。”
列宁听着,他自己则在一张纸上画着什么东西。别人颇感兴趣:列宁在那里画什么?往纸上一看,只见纸上画着一颗钮扣。
列宁的故事:从花瓶中学会了诚信
列宁八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带着他到阿尼亚姑妈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留神,把姑娘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谁也没有看见。
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
而小列宁因为在生人家里害怕,怕说出实话会会遭到不大熟悉的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
然而,母亲看他的表情,已经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
于是,小列宁的妈妈就想:应该怎能样对待孩子撒谎这件事呢?当然,最省事的办法就是直接揭穿这件事,并且处罚他。但是列宁的妈妈没有这么做。她认为,重要的是教育儿子犯错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而不是责备他。
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三个月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
从那以后,列宁的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儿子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是良心正在折磨着他。
有一天,在小列宁临睡前,妈妈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抚摩着他的头,一边给他讲故事。不料小列宁突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阿尼亚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说:“给阿尼亚姑妈写封信,向她承认错误,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给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
几天后,小列宁收到了阿尼亚姑妈寄来的回信,在信中,她不但表示原谅小列宁,还称赞小列宁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小列宁得到原谅后,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过着快乐的日子。他还悄悄地对妈妈说:“做诚实的人真好,不用受良心的谴责。”妈妈看着儿子会心的笑了。